福汇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tradingview > 正文

tradingview

日元反弹最新信息(日元暴跌)

admin2025-02-12 16:04:45tradingview5
本文目录一览:1、请问专家今年日元真的要跌向127和130吗2、

本文目录一览:

请问专家今年日元真的要跌向127和130吗

专家预测今年日元可能面临贬值压力,目标位可能触及127和130。若日元汇率突破120,分析师预计将进一步攀升至120。如果再次突破,目标位将指向130.0。近期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,日元整体呈现走弱趋势,表明贬值的可能性较大。然而,投资者需要注意,短期内因利好消息的出现,日元汇率可能出现反弹。

交易员们正在形成一种共识,即日元兑美元汇率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跌至130:1的20年低点,然后才会站稳。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外汇策略师上野大作(Daisaku Ueno)指出,由于日本存在贸易逆差,且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货币宽松政策最新的国家,日元跌势将持续,预计今年将跌破130。

日元对美元跌破130的心理大关后,全球金融界高度关注。德国《商报》报道,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将日元贬值归因于“经济形势的必然结果”。然而,东京-三菱保险公司的主任经济师佐藤透露,实际上盐川主张日元贬值至140日元兑换1美元。东京一些政治家呼吁日本央行大量抛售美国国债,以施压日元引发通胀。

本周日元走势整体处于盘整阶段,市场在选择方向。从个人分析角度出发,如果日元汇率在115至116区间内不突破,我倾向于认为日元将出现下跌趋势。在上方,日元面临的关键压力位包括111190和1150这三个水平。

IMF预测,即使日本在2023至2027年能勉强避免被赶超,但到2023年日德两国的GDP差距将缩小至约7%。据《产经新闻》报道,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熊野英夫表示,如果今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年均贬值至1美元兑1306日元,日本将被德国赶超。

今天的最高价恰好位于5日均线与周五跌破的日线支撑线的反压线处,这暗示着该价位构成了短期阻力。在此价位进行日元短线买入是可行的选择,但务必做好止损准备。此前,美元/日元曾突破长期下降压力线,但未能持续在该线之上,因此中长期趋势目前显得扑朔迷离。因此,现阶段更适合采取短线操作策略。

最近日元一直再跌,大家感觉什么时候会涨起

1、最近日元汇率持续下降,虽然短期内可能有反弹,但从长远来看,贬值趋势依然明显。贬值对日本经济有积极影响,这使得日元贬值成为一种长期趋势。日元贬值对日本出口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。由于日元贬值,日本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相对降低,从而增加了竞争力,提升了出口量。这对日本经济来说是重要的推动力。

2、日元不会一直下跌 尽管在近几个月日元持续下跌,但是笔者认为未来日元定会有小幅度的回升,因为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,日元汇率的稳定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都具有正向意义,这也保证了日元不会一直下跌。

3、目前100日元兑换42人民币,预计未来会进一步贬值。根据夏季和冬季的汇率波动规律,夏季时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在1至2元人民币之间。基于这些因素,建议在2012年底前或2013年初,如果有持有日元,最好将其结汇成人民币或换成美元,以避免日元进一步贬值带来的损失。

4、已经开始涨了;日本刚刚解散国会,因此对未来政局比较看好,12月11日开始国会选举,投资着比较看好,12月25日圣诞和1月1日元旦带来消费小高潮,比较看好,明年2月份决算月,因此还会长,明年3月开始会跌的。

投行纷纷看多!野村:日元明年能升至125

而野村证券给出了更为积极的预测。在11月25日发布的报告中,野村表示,由于美国10月CPI数据超预期放缓,市场关于日元汇率触底的观点正在逐渐强化。展望2023年,野村预计在没有重大贸易条件改善和生产率增长的情况下,日元汇率将上行至125-130之间,触及100的可能性比较有限。

通常可采用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。如某一国家公布的重要数据、重要的经济事件及政治事件等都可能对其汇率产生影响;同时,根据趋势、图表、形态、指标等技术分析方法也可对汇率走势的判断起到一定的辅助。但是不同货币对经济数据、经济事件的反应程度均有所差别。

当前,一边是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,一边则是加速复苏的GDP数据,但人民币汇率似乎不为所动,反而从一季度的7附近一路贬值至92左右,再度来到了7门前。5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以美元计4月出口同比增长5%,增速高于预期,但较上月的两位数高增长回落;进口降幅扩大至9%。实现贸易顺差901亿美元,扩大83%。

美国消费市场疲软和日元的升值,使得日本的出口必将受到双重打击,尤其日本的家电业、汽车业、钢铁业等出口型企业将在金融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,从而影响到日本的整体经济。亚洲地区与美国联系密切,随着金融危机的升级,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,亚洲国家遭受到出口走软和消费需求下滑的打击,降低了企业利润。